拓新為您分享玻璃溫室大棚建設造價?

來源:上海拓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時間:2017-03-07瀏覽次數:0次

拓新為您分享玻璃溫室大棚建設造價?

目前溫室生產仍然是一個發展的勢頭,然而到底建一個什么樣的溫室才能保證蔬菜不致受到寒害,經過多年的研究,壽光盛榮溫室工程有限公司專家認為在建造溫室的時候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大墻體和后坡厚度增強溫室保溫性能
  溫室的蓄熱面包括三面墻體、后坡和地面。當蔬菜植株遮嚴地面后,墻體、后坡就成為主要的受熱面。要求增加墻體和后坡的厚度主要是為了增加其蓄熱量,當然也不排除其防寒保溫的作用。其中,能否蓄熱保溫就成為溫室冬季生產成敗的關鍵。實踐證明,要想抵御冬季的災害性天氣,溫室土墻體底寬應達2米,上寬應達1.5米,呈一梯形。若砌磚墻,厚度應不少于1.2米,即內50厘米為吸熱層,中空80厘米,內填打成捆的麥秸,作為隔熱層,外18厘米作為防寒層。冬季后墻外還應再靠30厘米厚的玉米秸。
  二、建半地下式畦面以利于土溫提高
  若建土墻溫室,可以把墻體南邊的部分土推到墻體上,并用推土機壓實墻體,然后把內墻壁削直鏟平。因墻體用土較多,所以室內畦面比室外的地面要低30~40厘米。半地下式畦面雖然南邊有少許遮光,但室內畦面低于室外,室內的土溫不至于降低過快,能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這就是冬季溫室低畦栽培能夠增產、增收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三、增加后坡厚度避免厚薄不均
  溫室的后坡面朝北,同墻體一樣也是主要的散熱面,因此建造后坡時,其仰角要在45度左右。高仰角可使后坡成為一個理想的受光蓄熱面。仰角小,不但本身難以受光蓄熱,還會遮擋后墻體,影響墻體的受光蓄熱。
  后屋面的厚度應在50~60厘米,目前多數溫室的后坡是北部厚、南部薄。有的屋頂南沿只有10~15厘米厚,這一問題要引起重視。
  四、增加跨度和長度提高可利用面積
  溫室是一種高投入設施,在原基礎上再稍許增加一些投入就能擴大室內面積。根據計算表明:溫室每向南延伸1米,可利用面積就會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厘米即可達到比較理想的屋面角。增加溫室的長度也是減少投入、擴大種植面積的一種辦法。更主要的是室內空間增大后,溫度變化平穩,尤其是夜間降溫速度慢。因此,在地塊長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目前多數為50米長的溫室加長到100米,甚至更長些。
  五、保護好前屋面
  溫室的前屋面(薄膜覆蓋面)白天是受光面(要求每日清掃,保持良好的透光度),夜間是最大的散熱面。因它的表面積等同于室內土地面積,這么大的散熱面如若保護不好,墻體、后坡的蓄熱性再好,也會功虧一簣。目前,人們多采用草苫覆蓋的方法來保護前屋面,草苫的厚度要求在5厘米以上。蓋時要前苫壓后苫,在連接處相壓的部分不少于20厘米,而且苫外要覆一層防雨保溫膜,以免雪水、露水打濕草苫,降低其保溫性。據測定,草苫外蓋防雨膜的溫室比不蓋防雨膜的溫室室溫可提溫室大棚提高溫度 
    1.提高草簾的保溫性。大棚上覆蓋的草簾應緊實,為提高保溫性能,可在草簾上加蓋一層普通農膜或往年的舊薄膜。
    2.增加棚膜的通透性。采用高透光無滴膜,及時清掃棚膜上的灰塵、積雪等,可增強光照提高棚溫。
    3.增加后墻的保溫性。建筑后墻時可在土墻上貼一層磚,或建空心保溫墻,墻內充填秸稈或聚苯泡沫,效果也很好,嚴寒地區可直接建造成火墻,便于提溫。
    4.棚外挖防寒溝。在大棚外挖深40-60厘米,寬40-50厘米的防寒溝,填入鋸末、雜草、馬糞、秸稈等保溫材料,踏實后用土封溝,以達到保溫效果。在寒流臨近時,夜間在棚四周加圍草簾或玉米秸,可提高棚溫2-3℃;也可在大棚四周熏煙,防止大棚四周熱量的散失。
    5.大棚內采用高壟栽培。定植時可于壟上覆膜,這樣可提高地溫2-3℃。采用平畦栽培時則可加設小拱棚,來提高溫度。
    6.棚內懸掛反光幕。在大棚后墻上懸掛涂有金屬層的塑料膜或錫紙,每隔2-3米懸掛1米反光幕,減少了墻體對熱能的吸收,可將棚內溫度提高2-3℃,同時又增加了棚內光照,促進了果樹、番茄等果實的著色。
    7.設立臨時加溫措施。為及時緩解寒流、霜凍等氣象災害及陰天無光照的不良天氣對大棚作物正常生長的影響,可在棚內臨時設置2-3個功率為1600-2500瓦的暖風機,為防止棚內濕度過大,引起漏電現象,應采用浴室暖風機,暖風機出口方向,不要直接對著作物